上一次到阿里山露營是2015年的頂笨仔(安靜團南團001團),但和南團長認識則是在2012年的阿里山雲景露營區,轉眼竟然已過了6年,歲月啊,總是這樣輕描淡寫又歷歷在目。清明長假,碰上了阿里山花季的尾聲,但拜陸客減少和車輛管制所賜,久違的阿里山公路已然比以往順暢許多(回程轉走嘉130縣道更是無車快行)。
選在禾田搭營的好處是,營區距離迷糊步道、福山古道(就在第四區對面的山頭)很近,若是開車前往特富野古道也算是個中繼點,可以避開石棹、奮起湖的車潮人潮,所以夜間受的干擾相對也會比較少一點。(但沒想到營地附近民家的年輕人返鄉,熱鬧歡唱到凌晨快三點這樣…XD)
禾田是2017下半年才開始經營的營區,營主陽黃是8字頭的年輕小伙子。營區分為4區(見營區圖),目前營主正在親手改造入口處老屋,未來將做為販賣部和手作坊。
迷糊步道、福山古道
迷糊步道北端入口是在阿里山公路台18線上,原名叫米洋溪步道(米洋溪為曾文溪支流),但或許是刻意與北段地名「湖底」結合取諧音,所以才改叫迷糊步道,但步道南端銜接福山古道的前段,說不定叫做「迷福步道」還比較符合實際狀況。
我們沒有選擇從北端入口起走,而是從營地走友友湖聯絡道到阿里山鄉公所旁停車(旁有行動廁所),然後從西端入口過樂米吊橋進入步道,只可惜吊橋前的櫻花都已謝光,留下整片的新綠。從西端入口到米洋吊橋約1.4K,步道一路往下,大多是穿行於竹林間的階梯,中途往上170M可到笳苳神木,但整段階梯陡上還是讓人很心力交瘁就是了。
沿著米洋溪畔走到米洋吊橋就代表迷糊步道已到終點,可過米洋吊橋切入169縣道再接友友湖聯絡道(緩上約1.3K)回鄉公所取車。我們則是選擇續走福山古道前段,先下另一條支流再往上爬到福山聚落約1.5K,終點是切過民宿的觀景台(有公廁)。進入福山古道就出現了人造柳衫林(還是水杉?),路徑則是土石路和石階混合,尤其過溪底後一路陡上的石階著實有逼汗和增加心肺功能的效果。步道林間偶有破口,還清晰可見對岸的禾田及自己的帳篷。
最後一段緩上走完就到了福山聚落,順著指示牌切過掌聲響起民宿的門口和樓梯,再看看兩隻梅花鹿後就可以到達終點的觀景台。其實福山古道被聚落切分為兩段,但我們沒走後段,休息完就原路返回米洋吊橋,然後眾人下坡走回營區,苦命司機則再爬1.3K回起點取車。
走完步道能夠回營區盥洗,再來一瓶美如,真的是莫大的享受啊!
里程估計:鄉公所─米洋吊橋(1.4K)、米洋吊橋─福山聚落觀景台來回(3K)、米洋吊橋─鄉公所(1.3K),總計約5.7K。